Hello,大家好!歡迎收看本期的《基督教新影》。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基督教電影——《何處是我家》。電影根據一名基督徒的真實經歷改編,故事曲折感人,寓意深刻。
導演採用明暗兩條線來講述影片故事,探討了對“家”的更深層理解。明線是主人公文雅的人生遭遇,講述了文雅兩歲時父母離異,各自組建了家庭。文雅跟著爸爸生活,可繼母容不下她。媽媽整天忙於生意,也無暇照顧她。年幼的文雅總是在爸爸、媽媽、親戚朋友家被送來送去。長大後的文雅跟爸爸相依為命,可不幸卻接踵而至,高考在即,媽媽卻中風、爸爸罹患肝癌末期,無奈求助親友,親友都紛紛遠離,文雅陷入生活的困境……
文雅的畫作為影片的重要道具,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處多次出現,以畫寄情,反應其內心的變化歷程,推動劇情發展。一開始的畫是一家四口開心生活在一起,後來,爸爸和文雅在一張紙上,媽媽和姐姐在另一張紙上,原本幸福的一個家變成了兩個家。當文雅用稚嫩的聲音問姐姐:「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只有一個家,我們卻有兩個家?」時,姐姐把兩張畫拼湊在一起說:「這樣,我們一家人就在一起了。 」兩個孩子充滿童真的對話與現實的殘酷形成強烈對比,讓人不由對文雅心生憐愛,更讓人反思,當下社會越來越強調金錢至上,親情變得越來越淡薄,留守兒童、空巢老人等社會現像也越來越嚴重,這到底對人類意味著什麼?
影片暗線則以文雅父母的人生故事展開。文雅媽經營一家酒樓,人前無限風光,卻遭到後夫的背叛,失去了辛苦打拼的家產,還差點丟掉了性命。 醫院裡媽媽獨坐在輪椅上,茫然無助地望著遠方的鏡頭,不由讓人一聲嘆息!爸爸雖是名優秀教師,可面對死亡,什麼榮譽、地位、金錢都顯得蒼白無力。文雅和文雅父母的經歷是當今社會許多人的縮影,讓人共鳴:人不管享受多好的物質生活,心靈同樣是虛空、幹渴,沒有依靠的;有衣有食不能代表幸福,光是遮風避雨的也不是家。當我們在唏噓世態炎涼、人心不古時,也不禁思考:人活著為什麼那麼痛苦?真正的家到底在哪裡?
人的盡頭、神的起頭。文雅媽兩位朋友的到來,給這個灰暗的家帶來了一絲生機,而來自神的福音更是給這個家帶來了生命的曙光。他們探討的「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痛苦?」這個話題,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反思。而鄭欣明她們讀的神的話不僅解決了文雅內心深處的疑惑,讓媽媽看透了世事,有了活下去的盼望,也讓姐姐看到了希望,相信也讓許多人產生共鳴。要是人人都能憑這些話活著,這個社會也許就不會這麼黑暗、邪惡,人活得也就不會這麼痛苦。
這部影片把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痛苦的根源說透了,也把怎樣才能擺脫這些痛苦的路途指明了,這是該片的最大價值所在。 神說:「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」(利25:23)縱使人有萬貫家產,有了名利地位,但離開了神,人就是靈裡的孤兒,享受不到靈裡的平安、喜樂,只能受撒但的愚弄苦害。當人無依無靠時,只有神一直在我們身邊默默守候,只有神能拯救我們脫離撒但的殘害,他是所有人最真實的依靠。
影片最後,導演展現了文雅在神家生活的各個片段,搭配旋律優美的同名主題曲,讓人看到信神之人的生活充滿了平安喜樂,人與人的關係是建立在神愛的基礎上,哪怕做的是最平常的事,人人臉上洋溢的都是輕鬆、釋放與幸福。美好的畫面讓人心生嚮往,並傳遞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:物質的家隨時都會破裂,但有一個家是永恆的,它就在神那兒,是神的家——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,我們真正的歸屬!尋覓了許久,文雅終於找到了!
文雅的故事說完了,相信有心有靈的人都能從中體會到神的愛與拯救。或許你曾有與文雅相似的經歷或正在經歷,更渴望心靈的歸屬,得著神的憐憫,那麼準備一下,我們回家吧!
留言
張貼留言